你的位置:华纳国际app下载二维码 > 新闻动态 >
突然发现,那些能把日子越过越顺的人,都有这种“顶级活法”
发布日期:2025-07-28 22:59    点击次数:156

什么年龄做什么事,这话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?

最近在小红书上刷到一个网友的帖子,她说,在24岁这一年发现自己已经很久不幻想“明天”了。

“这一年渐渐发现人生并没有所谓的岸,短暂上岸之后,不过是下一波涨潮,而你不得不马不停蹄地游向下一个海岸,一个接一个,终其一生不过是在社会时钟的规训里泅游罢了。”

深受震撼的原因是,我发现身边很多人,包括我自己,都一样是社会时钟里的“囚徒”。

社会时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Bernice Neugarten提出的一个概念,指的是社会文化期望人在一生中的特定时间,按照特定顺序完成一些人生重大事件。

通俗来说就是“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”。

美国心理学家埃里·克森进一步将其定义为对生活事件的年龄分级预期。

比如:18岁上大学,22岁毕业工作或继续深造,30岁前必须结婚生子,35岁前要事业稳定才算成功……

在社会时钟的催促下,我们奋力向前。

仿佛只要比同龄人晚一步,人生就会远远落后。

但如果你问:大家是真的喜欢「被牵着鼻子走」的感觉吗?

豆瓣的「逆社会时钟」小组,每一个帖子都是一个大写的“NO”,TA们勇敢地生活在自己的时区里:

在30岁的时候去求学;

在40岁的时候尝试新的职业生涯;

在50岁新学习一门语言……

TA们逆向奔跑,与他人拉开“时区”。

不遵循社会预期,按自己的节奏生活——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就像“逆社会时钟”小组里,真正实现逆转成功的,只是凤毛麟角。

但TA们向大家展现了,生活有无数种可能的活法,现在对人生的任何评判其实都太早。

今天,壹心理跟大家分享3个“逆社会时钟”的真实故事。

也想告诉大家:

顺逆皆不易,但你永远都能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。

穷游一年后,

我活成了[反面教材]

@山海皆有灵,27岁,女

如果你问4年前的我:

毕业就去穷游,痛失应届生金手指,你后悔吗?

我肯定回答:

肠子都悔青了。

那时,总听国外的朋友说gap year。

很傻很天真的我脑子一热,也跟风去了。

摸过千米山顶上冰凉的雪绒花,看过百米深海处缤纷的珊瑚礁,踩过茶马古道里前人留下的脚印,听过澳大利亚野生袋鼠的出拳生风……

泰国TAO岛

云南大理

365天一晃而过,我阅遍风景,归来仍是少年。

——身无分文,连伙食费都要找老妈要,可不就是少年嘛?

穷游的时候,同学的「彩虹屁」张口就来:

佩服你的勇气、羡慕你的生活、欣赏你的态度……

旅行回来后,发现这些人都是骗子。

不是买了车、买了房,就是结了婚、有了娃,最差也涨了一次薪。

个个都比我强!

看着自己一片空白的简历,听着老妈戳心窝子的质问,我瞬间感受到了落差。

「必须找份正经工作,不然真成反面教材了。」

可我有啥优势呢?

流浪一年?打卡12个国家?骑行西藏?

听起来咋这么不着调呢……

如我所想,求职到处碰壁。

大企业不要我,小公司压榨我。

年龄比应届生大不说,工作阅历倒没多一分一毫,被领导骂成狗还克扣年终奖。

2年换了3份工作,越混越差。

那一两年时间,我整颗心都摊在地上。

但如果你问现在的我,答案又不一样。

大概在是前年吧,我意识到自己跟不上主流节奏了。

于是对自己说:

反正都掉队了,干脆走自己的路吧!

我辞了工作,继续穷游,阴差阳错当上了青旅店长。

可能是每天都要和跟我一样「不靠谱」的年轻人打交道吧。

这份工作,我做得如鱼得水,还意外撩到了一个帅得能当50W粉网红的小哥哥(嘿嘿,不给你们看)。

后来,为了不饿死自己,我开始直播带货。

虽然收入起伏得让人胆战心惊。

但一年下来,也算是比同龄人挣得稍微多一点。

总的来说,也不算后悔。

毕竟,最难的时候已经熬过来了。

如果时光倒流,我还会做出同样的决定。

只是,会对那时的自己说:

别老想着玩,早点学个一技之长吧!

30岁辞职出国读研,

重拾内心平静

@天生我材,35岁,男

「端起碗吃饭,放下碗骂娘」是什么体验?

看看我父母就知道了。

他们是最早读大学那批人,包分配进了体制内。

勤勤恳恳一辈子,省吃俭用就攒出一套房,还不如曾经的吊车尾同学挣得多。

于是总觉得:

当初要是下海,三五个「小目标」不是事!

言必称「别看你A叔叔现在光鲜,上学时都吃不上饭,还是我给他带片片咸菜!」

「你B阿姨就是命好,嫁了个干工程的男人!」

受这种成长环境熏陶,我自然也很抗拒「体制」。

毕业后,我拒绝了大厂和大国企的offer,进了一家中型企业。

那时想的是:

大厂晋升难,不容易出头;

小厂虽然不那么稳定,混个管理层还是简单得多。

干了4年,得到一个好消息、一个坏消息。

好消息是:我真的升职了,虽然职位和我想的不一样。

坏消息是:因为学历太低,原本属于我的职位,给了比我小一岁的应届研究生。

此时,我的同学朋友们,多已经借着互联网的东风青云直上。

甚至有人连着把两家企业干上市,连拿两份「上市包」,彻底实现财务自由。而他去的那两家企业,当初在业内垫底,我们都一百个看不上。

我不禁想:

要是我当初也进互联网就好了,混的肯定不比他们差。

这个念头一出,我陡然吓了一跳!

好像被父母附身了一样,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。

或许是被刺激到了,又或许想逃避现实,我掏空积蓄,去韩国读研。

飞机上的风景

期间认识了几个中国留学生,年纪最大的已经50了,是一所高校的教授,老婆刚刚生二胎;

年纪最小的也有33,边读研边创业,努力给孩子攒学费。

这让总比同龄人慢半拍的我,也显得没那么格格不入了。

如今我已经年过35了,没结婚,也没混上管理层。在一家制造业大外企做技术,manager还是90后。

这些年,常有人问我:

为什么不留校?

为什么不进互联网?

为什么不去做智能汽车?

夜深人静之时,我也曾无数次这般扪心自问过。

是的,曾经有无数机会摆在我面前,但都被我精准地一一错过了。

但看看现在的日子,起码稳定轻松不加班,每年还稳定涨薪。

好像,也算可以了。

离婚后创业一败再败,

但我真的很快乐

@cici,45岁,女

40岁那年,我决定自主创业。

但直到注册工作室时,都还不确定我到底要干什么。

离婚后,我什么都干过:

开过小吃店、干过微商、做过代购、当过导购……

最终,一事无成。

就像体内有「真气」在到处乱撞,创业只是我发泄「真气」的口子,不管做什么,就想把这股劲儿发出去。

这种心态容易碰壁,我转型几次都失败了。

赔得不多,小20万吧。人到40,也不会没点积蓄。

但是在别人看来,我简直「吃饱了没事干」。

或许正是这不甘寂寞的性格吧,我相亲好几次都失败了。

爹妈虽然没说什么,背地里起急。

我有时会调侃他们:

皇帝不急急死太监。

吃过一次亏,好容易从火坑里跳出来,我可不想再那么随便就跳进去了。

虽然,也很羡慕人家都有男人宠着。

但我坚持一个原则:

宁缺毋滥,遇不上对的人就搞钱!

虽然也没搞得多成功,但折腾这件事本身,就足以让我很快乐。

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被困在社会时钟里。

对TA们来说:社会时钟是一种规训,更是一种保护:

毕业就结婚,最好还能拉上表姐堂妹当伴娘,看到大家都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,内心多么有安全感啊;

3年抱俩,闺蜜也纷纷变「娃友」,老人直夸「生得早就是生得好」,走在街上,也能睥睨单身狗。

只要能跟上社会时钟,就算不是“人生赢家”,至少也活得无可指摘了吧。

但是,在午夜梦回的时候。

很多人又会羡慕着别人“洒脱”的人生,想象自己或许也能拥有“另一种幸福”。

其实,社会时钟本身并没有错。

只是,我们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“时区”。

它跟年龄无关,只和你的体验有关。

比如想旅游,就开开心心去玩个够;

想谈恋爱,遇到合适的就积极主动去争取;

想学一门技能,可以先去了解、体验,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……

就像海莉·麦克吉在她的新书里面说的:“年龄只是一种感觉。”

而生命允许一切发生。

我们也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,尝试各种跟世俗价值格格不入的人生道路。

如果你还是忍不住对未来焦虑,那就多鼓励自己:

“上天为每只笨鸟,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。”

接着记得在内心,为每一次勇敢的自己燃起火焰。

正如那首很火的小诗里写的:

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。

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,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。

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,有自己的步程。

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。

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,你也是!

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,

所以,放轻松。

你没有落后,你没有领先。

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,一切都很准时。

世界和我爱着你。

作者:芒来小姐

编辑:青橙、 张敬 、 老啊嘛、笛子

图源:anna rye、网络

生命的进程并非一条直线,而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。

如果你也想找到属于自己的时区,把握自己的人生节奏,不妨从学点心理学开始。

学习心理学,可以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、厘清自己真实的内在需求,增强内在力量。

当然,学习心理学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。我们还可以通过心理学去丰富精神世界、找到人生的方向,甚至可以开拓靠谱的副业探索之路,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!

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

想要学习心理学,助人渡己

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,探索第二职业

点击添加壹心理·规划师

↓ 即可免费领取「1V1职业规划」



上一篇:搭建一款结合传统黄历功能的日历小程序

下一篇:没有了

栏目分类
相关资讯